-
- 學校介紹
- 招生簡章
- 專業 &學費
- 在線報名
遵義四中,籌建于1913年(民國二年),興辦于1915年,最早是由遵義縣縣長周榮壽籌辦的遵義縣女子師范,由于軍閥混亂而暫停。1914年,畢業于日本東京帝國大學的朱季瑜先生從北京女師大辭職,回到遵義辦教育。作為貴州最早的女子中等學校之一的遵義縣立女子師范學校,在朱先生的帶領下,抱定“剔除封建、引進科學、弘揚民主”的宗旨,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文化。女子師范學校的辦學,從深閨到學校,從家事到國事,從“女誡”到“當今學術”,從“周官六禮”到“文明結婚”,教育思想得到了較大的解放,在貴州教育史上開了婦女受中等教育之先河。后擴大規模和改革教育模式,先后經歷了遵義縣女子初級中學(1915—1938)、遵義縣立中學校(1938—1944)、遵義縣立初級中學(1944—1949)等時期。這期間,社會動蕩不安、政治風云變幻,但辦學的思想與文化卻堅定地傳承了下來。
1944年初,貴州省政府決定在遵義設立省立遵義高級中學,到1947年,省高學生畢業成績全省最優,全省前10名中有3名是省高學生,85%的省高學生考入大學。這就是享譽貴州教育的“駱駝班”。“任重道遠,堅持前行”的“駱駝精神”再一次影響了貴州教育。
1952年9月,經歷了幾次分并后,正式命名為遵義四中。1953年成為貴州省首批重點中學,1996年成為獨立高中,2003年成為貴州省二類示范高中。這段時期,遵義四中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文化得到了升華,“開放式辦學、立體化育人”成為核心辦學思想。在核心辦學思想的引領下,辦學成績突出,成為遵義市教育的龍頭。“全人教育”獲得的經驗與智慧為遵義四中實現跨越式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2012年,遵義市委市政府投入7.5億元巨資打造高品質、高規格、現代化的遵義四中新蒲校區,為遵義四中的騰飛創造了更加堅實的基礎。
百年四中,興學圖強,文化厚重,精英輩出??芍^是“百年興學成績斐然,規范辦學堪稱示范,文化卓越特色凸顯,內涵發展獨領風騷”。
遵義四中新校區占地面積262畝(含后增修運動場35畝),174492m2,生均校園占地面積達39.4m2,校舍建筑面積130290.31m2,生均建筑面積達29.45m2。遵義四中新校區將自已的歷史文化、教育思想等多重元素融入了校門、廣場、教學樓、辦公大樓、圖書館、實驗大樓、國際交流中心、文化藝術中心、體育運動中心、生活服務中心、文化長廊、雕刻與綠化等景觀和建筑中,形成了一種良好的育人環境,成為新時期學校建設的一個典范。學校建筑,色彩淡雅,含寧靜致遠之旨;建構科學,功能齊全,彰顯人文大氣,藝術演繹。“四氣和,五味具”,整個建筑充滿了山水靈氣、科學大氣、文化真氣和藝術雅氣。學校既在城中又在城外,青山環抱、濕地依偎、三潭靜影,既有山的沉穩仁厚,又有水的靈性溫婉;建筑風格獨特,融入黔北民居文化元素,個性突出、大景大觀、細節小觀、花草樹木、亭臺樓閣、相得益彰、渾然一體,既體現了巍然挺立的浩然正氣,又蘊含了以人為本的人本氣息;教學管理中心、科技文化中心、生活服務中心、文化藝術中心、體育運動中心、對外交流中心,六大中心既自成一體又相互關聯;三銘池、三敬亭、六尚樓、六賢居融入了遵義四中獨特的文化元素,處處都在講述過去和描繪未來。十二“放眼石”雕刻世界12所世界知名大學的學校精神,引導學生放眼世界,開闊胸襟;“情懷石”告誡學生做人落到細節處,培養百姓情懷;“引鳳屋”,體現人與自然和諧相生。所有的人文景觀都做到隨性靈動,閑靜優雅,讓師生“行走在故事里,棲居在詩意里,成長在感動里”。一個充滿詩意化(雅)、人性化(諧)、特色化(特)、靈動性(活)和生態性(綠)的“四氣和,五味具”的文化校園基本形成。
一、招生范圍
全市各級各類初級中學已參加今年中考報名的學生。
二、招生計劃
分兩個招生項目,即“數理領航人才”項目與“體育特長生”項目,共66人。
“數理領航人才”項目招收學科特長(數學、物理)的學生60人(含科技創新潛質學生),旨在培養有志于攻讀全國前十名乃至全球前五十名頂尖級大學的優秀領航人才。
“體育特長生”項目招收田徑類(100米、800米、跳遠)男女生共6人,旨在為國家培養優秀運動人才。
三、課程設置(詳見官網《遵義四中2018年招生指南》)
1.國家課程。按照國家規定開足開齊高中基本課程。
2.大學先修課程。同濟大學“苗圃計劃”專家團隊課程、“三名講壇”課程、西南大學人文專家團隊課程、遵義師范學院“領航計劃”博士團隊課程。
3.拓展性課程。國際合作課程、“互聯網+教育”定制課程、友好學校共享課程、研學旅行游學課程、假期社會實踐課程。
4.發展性課程。校友專家團隊課程、生涯規劃指導課程。
5.校本課程。數學、物理、化學、生物、信息技術五大學科奧賽課程、“八目”課程體系、社團課程、興趣課程。
特別說明:凡被我校“數理領航人才”項目錄取學生,將參加“遵義四中‘數理領航人才’暑期高中先修課程”。
四、報考條件
1.熱愛祖國,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遵紀守法,品行端正,認同我校的人才培養理念。
2.對相關項目有濃厚興趣,具備相應的學科特長和創新潛質。
3.報考“數理領航人才”項目的考生除具備條件1、條件2外,還必須具備以下條件之一:
(1)由所在初中學校校長實名推薦的;
(2)初中階段參加過科技創新大賽、創客項目、機器人大賽、DI大賽等科創類比賽獲得市級三等獎及以上的;
(3)初中階段八年級、九年級(上)期末學業成績校排名年級前10%以內的(需初中學校加蓋公章)。
4.報考“體育特長生”項目的考生除具備條件1、條件2外,還必須同時具備以下兩個條件:
(1)2000年8月31日后出生,以戶口簿或身份證上的出生日期為準;
(2)在相關賽事上獲得市級二等獎或全市前六名以上獎勵。
高考成績
2015年,該校共888人參加高考,其中理工科687人,文史類201人。一本上線724人,上線率81.53%,其中理科一本上線562人,上線率為81.80%,文科一本上線162人,上線率為80.60%;二本上線873人,上線率98.31%,其中理科二本上線人數為677,上線率為98.57%,文科二本上線196人,上線率為97.51%。其中理科600分以上59人,文科600分以上63人,合計122人,占遵義市600分以上考生人數26%。
2014年,該校共有792人參加高考,一本上線人數有626人,其中理科一本上線506人,文科一本上線120人,一本文理科平均上線率為79.04%,比上一年增長1.68%。二本上線人數773人,其中理科二本上線608人,文科二本上線165人,二本文理科平均上線率為97.60%。
2013年,該校共857人參加高考(全部為應屆考生),其中文史類207人,理工類650人。根據高考成績統計,該校一本、二本以上上線率均大幅度提高,一本上線663人,上線率77.36%,二本以上上線837人,上線率97.67%。